您的当前位置:

工作之窗 >宣传工作 > 

【我的扶贫故事】 搬走贫困 迎来幸福|织金县桂果镇纪委副书记陶平

日期:2021-01-15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陶兄弟,快请坐。要不是当时你劝我搬家,我现在还住在山上,肯定后悔死了。”自从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织金县桂果镇联兴村箐上组陈少其每次看到我,总是热情的打招呼。

  我叫陶平,是织金县桂果镇纪委副书记,也是陈少其家的帮扶干部。2016年,我结对帮扶陈少其家后,第一次走访就遇上“大难题”,陈少其家安全住房无保障。

  陈少其家共2口人,妻子下身瘫痪长年坐轮椅,居住于桂果镇最边远的地方,出行要走5公里的泥泞山路,交通条件极其落后,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

  一栋老木房,一头屋顶已草已掉光,另一头抬头能望天,严重透风漏雨,老陈与妻子居住在30平方米的“安全”角落。屋内又脏又乱,衣物等生活用品乱丢乱放,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

  “村里通知我危改好几次,但运材料很困难,基本靠人工,我也想修一间舒适的房子,可是条件不允许。”一见面,陈少其就向我述说他的期望与无奈。

  了解情况后,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动员陈少其一家搬迁到桂果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解决安全住房问题。

  说干就干。2016年8月,我信心满满地到陈少其家做思想工作,动员搬迁。

  “要搬迁可以,我也没有过分的要求,我的老房子不拆,我要留到回来种庄稼。”

  “我没有自筹资金,政府要帮我先垫付,我老伴行动不方便,我要住一楼。”

 

  “我老伴在搬迁后病情严重了你们要安排人负责。”

  第一次动员陈少其家搬迁,就给信心满满的我当头一棒。

  吃了“闭门羹”的我没有放弃,为了更好地与陈少其沟通,做通思想工作,我赶到桂果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拍了几张房屋和周边环境照片,以更直观的方式动员陈少其家搬迁。

  同时,积极与易地扶贫搬迁点相关负责同志协调陈少其家的特殊情况,在选房问题上为陈少其家开了“绿灯”,尽量安排其居住在一楼。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胸有成竹的再次到陈少其家开展动员工作,与陈少其算起“搬迁账”,现场解答陈少其的疑惑。

  “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这几亩包谷地和这间破房子。”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陈少其终于向我说出了心中的顾虑。

  一次、二次... ...第五次,陈少其主动提起了搬迁之事,要求我兑现“诺言”,当着老陈的面打通了易地搬迁负责领导的电话,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陈才点头了。

  搬迁后,政党委、政府给陈少其家置办了家具,家庭医生上门为老陈妻子看病,社会事务办把老陈2个人口纳入城市低保,每月900多元,安置点安排陈少其负责小区的环境卫生打扫,每月收入500元……

  2019年,陈少其一家达到当年“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经相关部门核定,顺利摘下贫困的“帽子”。

  “我能有今天,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这些热心的干部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这里住起很舒服,离医院又近,我家老伴得到很好的照顾,身体比以前好多了。”当谈到搬迁后的生活,陈少其激动不已。

  “帮扶陈少其家四年以来,我不知何为扶贫到知道如何扶贫,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上门服务,是一户户贫困户实现脱贫时给我的感动。”我说,扶贫的路上,与一个个“老陈”携手共进,建立水乳相融的“亲情”,每当看到他们满足的微笑,我收获的只有满满的幸福。